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话题来源: Fun88官方视角:25岁职业球员改行卖肠粉:对中国足球死心了

看完陈轩豪的故事,我忍不住在想:中国足球到底浪费了多少像他这样的好苗子?一个拿过全国青运会冠军的球员,最终却在25岁的黄金年龄转行卖肠粉,这背后折射出的青训问题实在令人痛心。说真的,我们的青训体系就像个漏斗,太多有天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各种问题”漏”掉了。

被忽视的基础教育缺失

陈轩豪提到自己因为”肠粉弟”的外号被同学欺负,甚至厌学到只能靠踢球发泄——这暴露出青训体系对球员心理建设的严重忽视。我们的青训往往只注重技战术训练,却忽略了青少年球员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你知道吗?很多小球员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着学业和训练的双重压力,一旦足球路走不通,连个退路都没有。

更让人担忧的是,国内青训普遍存在”重训练轻教育”的现象。据我了解,不少足球学校文化课教学水平堪忧,球员退役后除了踢球什么都不会。陈轩豪算是幸运的,他还有做生意的头脑,但那些只会踢球的孩子们该怎么办?

混乱的选拔机制与潜规则

陈轩豪那句”有些事不是你努力就能达到的”真的戳中了我。他提到俱乐部领导的孩子顶替了他的位置,这种”关系足球”在青训体系中并不少见。说实话,这种潜规则直接扼杀了无数有天赋的球员。

还有那个”证书买卖”的问题——二级证几万块,一级证十万块!这不是明码标价地扼杀公平竞争吗?想想看,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怎么跟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竞争?

我听说在某地青训选拔中,一个孩子因为家长不愿意”表示表示”,明明技术出众却最终落选。这种风气不改变,中国足球的青训永远都是在自断经脉。

断裂的成才通道

最让人无奈的是,我们的青训体系缺乏完整的上升通道。陈轩豪从恒大足校到汕头雄狮,再到梅县铁汉,最后因为膝盖受伤和俱乐部解散不得不退役——这简直是中国青训球员的标准悲剧模板!

数据显示,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平均职业生涯只有5-6年,远低于欧洲的8-10年。而且,每年有超过70%的青训球员无法进入职业队,这些孩子该何去何从?

陈轩豪说得对,在中国踢到职业真的是”万分之一概率”。但问题是,这个概率低不是因为竞争激烈,而是因为体系本身存在太多人为障碍。看看日本,他们的高中足球联赛每年都能向J联赛输送大量人才,而我们呢?

说到底,青训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我们需要建立更透明的选拔机制,完善球员的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给那些没能走上职业道路的孩子留下生存空间。毕竟,足球不应该是一场赌上整个人生的赌博,而应该是一项能够丰富人生的运动。

观点仅代表Fun88官方博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存在哪些问题?》有6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