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队球员选拔标准是什么?

话题来源: Fun88官方视角:贝林厄姆和福登的回归让图赫尔的英格兰队在第十名中感到头疼

说实话,英格兰队的选人标准这几年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你说他们只看名气吧,可有时候一些表现平平的大牌还真就被弃用了;你说他们注重状态吧,又经常有些在俱乐部踢得风生水起的新人就是得不到召唤。就拿最近这场对阵塞尔维亚的友谊赛来说,图赫尔的选择就挺有意思——居然把贝林厄姆放在替补席上,反而让名不见经传的摩根·罗杰斯首发打10号位。这种操作要是放在几年前,估计媒体早就炸锅了。

数据说话:选人标准正在量化

我仔细研究过英足总最近几年的选人模式,发现他们其实在悄悄推行一套很现代化的评估体系。不仅仅是看进球助攻这些基础数据,还会参考球员的跑动距离、压迫次数、传球成功率,甚至是防守时的位置感。比如说,为什么亨德森这种”老将”还能频繁入选?就是因为他的战术执行力和更衣室领导力这些无形资产在系统里被赋予了很高权重。这套体系据说还接入了英超官方提供的球员追踪数据,连无球跑动的效率都能量化评分。

俱乐部表现不等于国家队适配性

有个特别明显的例子是格拉利什。在维拉时期他是绝对核心,数据亮眼,但在曼城踢轮换后反而更受英格兰队重用。为什么?因为国家队的战术体系需要能快速适应角色变化的球员,而不是只会一种踢法的”球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在俱乐部大杀四方的前锋(比如上赛季的伊万·托尼)反而竞争不过在豪门踢替补的球员——国家队更需要的是战术棋子,而不是单纯的终结点。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英格兰特有的”10号位之争”。贝林厄姆、福登、帕尔默这些人都能踢这个位置,但风格完全不同。选谁上场取决于当时需要什么:需要冲击力就上贝林厄姆,需要控场就选福登,需要创造力可能就得用帕尔默。这种针对性选择说明英格兰的选人标准越来越精细化,不再是简单地选”最好的11人”,而是选”最合适的11人”。

不过说真的,这种选人方式也有争议。有些人觉得太过机械,缺乏人情味;有些人则认为这是现代足球的必然趋势。但无论如何,英格兰近年来的大赛成绩确实有所提升,或许这种”冷酷无情”的选人标准正是原因之一?

观点仅代表Fun88官方博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英格兰队球员选拔标准是什么?》有3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