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吴坪枫从职业球员转型青训教练的经历,说实话挺让人感慨的。他创办的”矮脚虎”俱乐部能从当初一个人带着四个兼职教练,发展到如今15名全职教练、1600名学员的规模,这十年间肯定经历了不少不为人知的艰辛。青训俱乐部要生存发展,光靠情怀真的不够,得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才行。我听说现在很多青训机构都在探索”培训+赛事+营地”的复合模式,这样既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又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青训俱乐部的现实困境
吴坪枫提到的”家长到了六年级就让孩子放弃足球”的情况,在青训圈里太常见了!现在的家长普遍更看重学业成绩,觉得踢球就是个兴趣班。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怪不得家长,毕竟职业足球的路确实太窄了。我认识的一个青训教练说,他们俱乐部每年培训上千个孩子,能走上职业道路的也就一两个,这个淘汰率确实让人望而却步。
场地问题也是个老大难。像”矮脚虎”能获得街道支持算是很幸运的,很多青训机构光是租用场地就要花掉大部分收入。有数据显示,专业的足球场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小时租金能达到800-1500元,这对青训机构来说压力真的不小。
青训的出路在哪里
不过话说回来,青训真的就毫无希望了吗?我看未必。最近注意到有些俱乐部开始转型做”足球+教育”的模式,把足球训练和文化课辅导结合起来,这样家长接受度就高多了。还有些俱乐部和学校合作,开展校园足球课程,既解决了场地问题,又能稳定生源。
其实我觉得,青训最重要的可能不是非要培养出职业球员,而是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足球。像吴坪枫说的”把梦想埋在地下”,听起来有点心酸,但也许是更务实的做法。先把俱乐部经营好,让更多孩子能接触足球,享受足球的乐趣,这不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说到底,青训俱乐部要生存发展,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也要调整心态,把培养兴趣和普及足球放在首位。毕竟,没有庞大的足球人口基数,谈何培养顶尖球员呢?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总得有人走下去。
确实,青训不能光靠情怀,商业模式太重要了!
我朋友孩子也在青训,六年级就退出了,家长都怕耽误学习🤔
场地费这么贵啊?难怪好多俱乐部都撑不下去,太难了
支持吴教练!让孩子们先爱上足球比什么都强,加油💪